<span id="3ulsv"><kbd id="3ulsv"><tt id="3ulsv"></tt></kbd></span>
  1. <code id="3ulsv"></code>

  2. <cite id="3ulsv"><ins id="3ulsv"><ruby id="3ulsv"></ruby></ins></cite>
      <legend id="3ulsv"><pre id="3ulsv"></pre></legend>

      <button id="3ulsv"><object id="3ulsv"></object></button>
      <span id="3ulsv"></span>
      <rp id="3ulsv"><object id="3ulsv"></object></rp>

      全國服務熱線:0534-2362109
      網站公告:
      誠信為本,市場在變,誠信永遠不變...
      污水處理設備 PRODUCTS
      小型污水處理設備
      添加時間:2016-5-9 13:24:37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已相當成熟,其核心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對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進及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傳統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在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已較少使用。根據污水的水量、水質和出水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費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生活污水處理常用的工藝作簡單介紹。

        二、 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典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完整工藝如下:

       

        污水——前處理 —— 生化法—— 二沉池——消毒—— 出水

                |                     |

                -——-——污泥處理系統--

        前處理也稱為預處理技術,常用的有格柵或格網、調節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污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經濟、最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質及現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作一簡介。

        1、 無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裝置

        即改進型化糞池,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厭氧水解池 —— 厭氧過濾池—— 氧化溝——出水

        厭氧水解池即為國標化糞池,厭氧過濾池即為厭氧接觸氧化池,內置填料,氧化溝即利用排水溝及強制通風,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污水中的過程為自然進行。這一污水處理工藝適宜單個住宅樓的生活污水處理,且可與國標化糞池組合使用,其最大的優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標準。

      該工藝適宜于污水量小于2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使用。

        2、 A/O法

        即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前處理——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池——沉淀池——過濾池——出水

                        |_______ 污泥回流___|

        設計要點:

        A:厭氧水解池采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

        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污泥床厚度通?刂圃1~1.2M之間,進水系統可采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

        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

        B: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池內設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于填料表面,一部分則以絮狀懸浮生長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的特點。曝氣系統可采用鼓風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培養微生物的不同的優勢菌種,將接觸氧化池分為兩格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有機負荷為1.15kgBOD5/m3.d。第二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有機負荷0.768kgBOD5/m3.d。

        A/O法的主要特點是: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不存在污泥膨脹;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較好的脫氮效果。

      由A/O法衍生的A2/O、A3/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上是相似的。

        3、SBR法

        即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由于它具有一系列優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特征,目前已普遍應用于污水處理工程中。SBR法中曝氣池兼具沉淀的作用,厭氧、好氧也在同一池進行。其運行操作由流入、反應、沉淀、排放、待機五個工序組成。通過調節每個工序的時間,可達到除磷脫氮的效果。

        前處理——SBR反應器 ——過濾——出水

                   |

                污泥處置

        設計要點:理論上SBR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有一個較在的范圍,為0.1~1.3 kgBOD5/m3.d,但為安全計,一般取低值,如0.1 kgBOD5/m3.d左右。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即反應時的水位,最低水位是指排放工序結束時的水位,最低水位必須保證在排水在此水位時,沉淀污泥不隨上清液而流失。

        SBR工藝的主要特點有:出水水質較好;占地少;不產生污泥膨脹;除磷脫氮效果好。

        4、氧化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其池體狹長,故稱為氧化溝。氧化溝有多種構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羅塞式;B:奧巴爾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溝;D:曝氣—沉淀一體化氧化溝

        氧化溝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其規模從每日幾百立方米至幾萬立方米,工藝日趨完善,其構造型式也越來越多。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體狹長,又類似于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

       

        設計要點: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5000mg/l;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去除BOD5時,取5~8天,當要求硝化反應時取10~30天;水力停留時間為20、24、36、48h,根據對處理水水質要求而定;BOD—SS負荷(Ns)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積負荷(Nv)為0.1~0.2 kgBOD/(m3.d);污泥回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0.4~0.5m/s;溝底流速為0.3 m/s。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